②苯骈三氮唑法。铜雕塑雕塑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铜雕塑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苯骈三氮唑是杂环化合物,与铜及其盐类能形成稳定(说明:稳固安定;没有变动)络合物,在铜合金(alloy)表面生成不溶性且相当牢固的透明保护膜(Protective film),使铜雕病被抑制并稳定下来,防止水蒸气(简称水汽)和空气感染物的侵蚀。用蒸馏水(distilled water)和甲基苯(methylbenzene)、二甲酮(Propanone)(tóng)等有机溶剂(性状:透明,无色的液体),清除铜雕表面泥土油渍污垢,然后浸入苯骈三氮唑酒精溶剂中进行渗透,即可形成络合物保护膜。但苯骈三氮唑易受热升华(sublimation),失去保护作用,所以最后应在铜雕表面涂一层高分子材料,做封护膜。
③碱液浸泡法。铜观音以铜为主要原料,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造工艺制作的雕塑艺术品。将被腐蚀的铜雕置于倍半碳(C)酸钠(Sodium)溶液中浸泡,使铜的氯化物逐渐转换为稳定(说明:稳固安定;没有变动)的铜的碳酸盐,铜雕的氯离子被置换出来转入浸液中。浸液需定时更换,直至浸液中无氯离子出现为止。随后将器物用蒸馏水(distilled water)反复清洗,除去碱液,干燥后封护。碱溶液仅把氯化物提取出来,保留着颜色斑斓的孔雀石等腐蚀层,不损害铜雕的原貌。此法不好的地方是置换反应时间长;另外氯化物不仅附在锈层表面,而且已渗入器物腐蚀结壳的深部,难以置换彻底(tho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