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铸造大小型铜佛像都是分段铸造,多采用剥皮造型法,印泥佛像剥去一层后就用作泥芯。还有一种方法是外型与泥芯都采用分段造型。
剥皮分段造型法大体可分五步进行。
1用泥塑佛像实体。在施工现场用卵石碎砖屑加上于土筑成坚实的基础,基础要求干燥。在基础上竖立起铁架,作泥芯骨,中间充填瓦砾,外敷造型混合料,精雕细刻,塑造出按佛家要求的泥佛像;至于衣折、飘带、手臂以及若干精致的附架物可以用泥型铸成,可以作成蜡样,在适当时机加上去。塑好的泥佛像周身染一层薄黄蜡,以免粘烂外型。
2分段制作外铸型。制作外型时,按身高分成数段。以纪一段莲花座为例:先在泥佛像上覆盖一层隔开纸,造外型,一圈分成若干小块,每块大小以能搬动为原则,外型分块阴干后,用炭火烘干、烘透。各段都是同样工序进行造型。
3刮制泥芯。搬开外型,露出泥佛像实样,应用传统的剥皮造型法在泥佛像实样上刮掉均匀一层厚度,刮掉的厚度恰等于铸佛壁厚,约5厘米。
4外型组装。将已烘透的分决外型按顺序安装在原位置上,仔细检查各分块之间有无缝隙,切实填充修补。务使不漏,确保安全。并在外型周围垫成土台。
5熔炼与铸造。将可移动的炼铜炉沿外型周围安顿在土台上,就地装料并鼓风熔炼,持铜金属液熔炼好后,按顺序浇入铸型中。
传统的分铸法是将铜佛像的外型和泥芯部分段铸成,将全部铸型和芯运至佛堂现场进行组装再分段进行浇铸铜水,常见铜佛像的背后用铁钉铆或铜焊,即此法所制。峨嵋山普贤菩萨青铜佛像和北京卧佛有能是用此法。整座铜佛都经过精巧的粉刷,并施以各种颜色的染料或着色,这样不但使铜佛不受自然的腐蚀和氧化的破坏,而且美化了铜佛,使铜佛装饰得华丽而有神秘浪漫的色调。
还有另外一种铸造大佛的方法,即按照铜佛外表的曲线和纹理分隔成若干片,造型后铸成厚10一15厘米的青铜板,最后焊接成一个整体。香港大屿山释迦牟尼大佛坐像便是用这种工艺于1988年制造的。佛高22.6米,佛座3.8米,总高26.4米,全部重250吨,共分202片用青铜铸成。这种方法便是中国传统铸造佛像技术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