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编钟,据《辞海》注释,是把大小不同的铜制的钟有序悬挂于钟架上,用小木槌打击进行演奏的乐器,“初学记”卷十六引《三礼图》;“几钟十六枚同为一簨(音别sun)簴(音ju)为编钟”。据文献记载,金沙国际 网址js7779国有四十余处发现古编钟。如陕西省西安三件一套的编钟、安徽省寿县青铜编钟、河南省信阳编钟和洛阳铜编钟、四川省涪陵铸铜钟、湖北省曾侯乙编钟等。曾侯乙编钟是其中的佼佼者。
曾侯乙编钟据铭文纪年为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前的铸物,1977年9月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出土。曾侯乙编钟的钟音、音阶与现代c大调七声音阶同列,全套钟音域宽跨五个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C 2—D7),频率范围为64.8—2329.1赫。声音宏亮,音质完美,十二律半音齐备,可旋官转调。能演奏复杂的天歌古曲。整套编钟以其磅礴而恢宏的气势、精良铸制的和雄伟壮观的场面,维居古编钟之首。
曾侯乙编钟由65件分8组组成,把钮钟、甬钟、镈钟三类以序排列于呈曲尺形的上中下三层的吊架上。编钟由钮钟、甬、镈、横梁、铜人立柱、圆立柱、吊钩等245个构件组成,可以拆卸,全套编钟重2567公斤,包括钟架上青铜构件用铜总量为4700公斤。编钟最大的一件为甬钟(编号C 65下1.1),其重量是202.6公斤,最小一体为钮钟(编号C65上3.1),其重量是2.4公斤。100公斤以上的有10件。曾侯乙编钟的青铜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
其化学成分为高锡铸造青铜。铜77.54%一85.08%,锡12.49%一14.4G%,铅小于2%,个别略高于3%,并含有铁、锌、钒等微量元素。据《周礼·考工记》载“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典一,谓之钟鼎之齐”’“金”指铜,由于含锡量自古没有史料耻确记载,因而有两种理解,即含锡量为16.6%(即六分之一)和14.3%(即七分之一),而曾候乙编钟五个钟取样,其含锡量均在12.49%一15.g%之间.平均值为13.9%,在理解范围。而钟架铜件化学成分为;铜83.37%,锡11.9%,铅4.38%,大甬钟南部铸嵌红铜纹饰为铸造低锡青铜(合sn3%一4%)成分。编钟的金相组织为“固溶体、“a+b共析体、少量夹杂物。“固溶体呈等轴晶排列,这是铸造锡青铜的成分和组织。
通过以上资料,无疑为复制曾侯乙编钟打下可行的技术基础,也为探明深奥的古代青铜铸造技术摸索出规律。曾侯乙编钟以它的神奇魅力吸引着许多中外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复制,并取得可喜成果。其中,有陶瓷型精制大甬钟、舞部与钟体一起铸成,钟表上铸出青铜凸起花纹、凹部以电镀获得红铜花纹,小钟采用整铸,另有采用传统失蜡法整体泥芯;还有用“漏铅法”制模样创成蜡模与陶范混合铸型铸件的研究论文,等等。大量的研究,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编钟铸造的可行,因而,这些成果是十分宝贵的。以上文章有唐县天工铸铜厂编辑整理网址www.tgdiaosu.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