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西方审美观点的不同,导致中西方人物雕塑差异很大。西方人物雕塑也是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西方人大部分人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注重人物面部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塑绘结合,互相补充,让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
西方铸铜人物雕塑的特点一形象极为丰富,数量增多。主要刻画的有武士、侍从、伎乐、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形象写实、生动。雕塑材料的使用更加广泛,注重形体,强调个人所展示出来的美。例如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雕像:目光炯炯,好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中国的人物雕塑希翼间接、婉转地去表达这种美,希翼观众去联想、去感受。西方学问是一种典型的海洋学问,它强调冒险和征服,极具扩张性。这种学问反映在铸铜人物雕塑艺术之中,就会特别突出个人的英雄气质和外向、奔放的审美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