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般的道教神像有不少浓眉上扬、双眼圆睁,表示出威武逼人、刚毅不拔的神气,比如关帝。铜雕塑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佛像与道教神像的差异,还可以从手势、器物、服饰上来区分。铜钟厂家常见的大钟有三种类别,唐代时期的“平直形”钟口铜钟,唐宋时期的“浅波形”钟口铜钟,以及明清时期的“喇叭形”钟口铜钟。明清时期大钟的钟壁在钟口处都有外扩,呈现出所谓的“喇叭形”;铜钟的壁厚,由唐钟的均匀分布,演变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厚,避免了早期大钟重击易裂的缺点。佛菩萨的手势一般有结印与放光接引等种种姿态,有的则手执莲花、净瓶、摩尼宝珠等,代表清净、光明、善美;道教神像则一般都是仗剑执?或手执长枪、金刚杵等兵器,代表善恶分明、替天行道。佛教的佛像多数是身金色,朴实无华,相好庄严而无胡须;道教的神像则披衣挂袍,穿金戴银,长髯飘飘,暗示修练有成,道行高深。
佛教僧尼居住的处所称为寺院、精舍、讲堂等,日常所使用的法器有钟、磬、木鱼、铛铪、铙钹等。铜钟厂家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当时的钟或以木制,或以竹制,或以陶制,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青铜学问的开始,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钟。道士们修行的场合一般称为宫、观或庙,他们所用的法器中,宝剑和镜鉴是除邪禳灾的重要法宝。镜鉴有所谓三元宝照,即天照、地照、人照三种金属镜鉴,有固定(fixed)的尺寸,须依法锻造。